近日,一批国产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交付并应用在小鹏汇天汽车上。这是我国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首次突破防伪特种标签的产品,并达到国外相同水准,标志着我国攻克工业零部件“身份证”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取得这一技术突破的企业,是徐州高新区企业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宝溢”)。中科宝溢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保平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攻克工业零部件“身份证”技术,将助力国内企业采购成本下降约50%,同时在产品供应上不再受国外垄断限制。
中科宝溢是一家集高端影像显示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团队于2020年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新材料组一等奖。2021年,徐州高新区以招商引资方式,将其从深圳市招引落地该高新区孵化。
“嘶嘶嘶……”随着中科宝溢技术人员操作仪器,一束直径不足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激光,以每秒数万次的频率在特制薄膜材料上雕刻,一组肉眼不可见的微结构逐渐成型。这层薄膜贴在汽车配件上,用特定波长光照射就会显现出专属的防伪标识,如同给工业零件装上了“数字指纹”。
张保平介绍说:“这款产品被称作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目前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十分普遍。一辆汽车的使用量多达百张,且大多应用在汽车蓄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工业生产设备上。”
据介绍,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是一种工业零部件标签,用来明确标注零件名称、型号、制造商、技术参数等基础信息,便于快速识别和管理,防止产品窜货和假冒,增强可追溯性与安全性。
相比早前的技术和产品,激光刻蚀防伪柔性标签可以大幅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相关成本,便于粘贴或电子安装,同时集成防伪、追溯等功能,并可抵御极端温度、非物理性腐蚀等。这一产品尤其适合需快速响应、高精度追溯的现代制造业需求。
讲到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的研发初衷,张保平说,这源于一次“意外”发现。
2024年2月,中科宝溢材料事业部团队在市场调查与研究及与客户交流中了解到,汽车零部件上的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技术,一直被美国3M和德国德莎两家企业占据,且价格居高不下。
“进口材料价格昂贵,但车企不得不买单——国内产品要么耐不住发动机舱的高温,要么被酸碱腐蚀后失效。”张保平说。
在经过科学研判后,2024年8月下旬,在张保平带领下,中科宝溢激光刻蚀防伪柔性标签项目组成立,目标就是攻克被国外长期垄断的防赝品标签材料技术,帮助国内企业降低使用成本,完善国内产业链。
在项目研发技术突破关键期,张保平带领研发团队几乎24小时都待在实验室,全身心攻克这项多重防赝品标签材料技术。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项目组逐一攻克耐高温、耐酸碱腐蚀、耐老化等诸多技术壁垒,2024年9月,防伪材料“小样”顺利“出炉”;2025年2月中旬开始最终试验及客户试用,2025年4月成功通过计算机显示终端小鹏汇天验证,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张保平表示,激光刻蚀防伪柔性标签技术的突破,涉及光学、材料学、结构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企业多年积累的光学显示技术和影像材料技术功不可没。
当前,中科宝溢生产的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已经通过中汽研检验测试认证,并获得国内多家头部汽车企业试样认可,开始批量生产交付,相关汽车品牌客户意向订单及定制开发需求稳步起量,真正的完成了国产化替代。
谈及攻克防赝品标签材料的历程,张保平说,这一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科学技术实力,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再次证明中国企业只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才能赢得市场。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